台下又有一只手臂悄然举起。
李靖抬眼扫去,却颇感意外地发现。
这一次举手的人,竟是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小孩哥吕蒙。
李靖用温和而鼓励的目光注视着吕蒙道:
“阿蒙同学,你似乎有话想说?”
吕蒙缓缓站起,复杂的眼神与李靖交汇。
他操着一口淮南口音道:
“李先生,学生并非有意质疑,只是心中尚有疑惑,还望先生能为我指点迷津。”
“但说无妨。”李靖微微一笑,示意他继续。
吕蒙深吸一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
“当今天下,局势动荡。皇帝无道,宦官弄权。贪官污吏成群结党,世家大族横行无忌,邪魔外道肆意妄为。
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全天下所有人都在玩命地要升官发财,要欺凌弱小,这世道仿佛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
李先生不教授大家人心险恶也就罢了,却还教授他们去讲什么仁义道德。
值此乱世,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了!我们若讲道德,他人却不讲,这岂不是自寻死路!”
吕蒙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只觉得自己越说越感觉可笑。
最后干脆自顾自地苦笑起来,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与无奈。
众人皆有些诧异。
只因吕蒙在寨子里是一向是出了名的内敛克制。
这一次却表现得如此出格,确实出人意表。
然而李靖却没有生气。
他早已看出吕蒙年纪虽小,却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而吕蒙问出的这个问题,说实话李靖也曾纠结过很久。
或者说,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纠结过这个问题。
区别是上一世的李靖没有力量践行。
而这一世,李靖有了系统的支持,也拥有了更多底气。
李靖朗声笑道:
“难道仁义道德就是错的么?这世上本该就是乌烟瘴气的么?若人人皆自私自利,这世道只会更加黑暗,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不愿意让这世道变得更糟,我坚信人们心中始终都在追求着共同的道德理念!”
李靖的声音十分沉稳。
流露出的态度是令人心折的自信,而非令人厌恶的狂妄。
吕蒙苦笑道:
“敢问李先生所谓的道德理念又是什么呢?”
李靖微微一笑道:
“贵贱无差,均田免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合格的朝廷,应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使人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李靖的音量越来越大:
“这就是我们寨子里即将要建立的新景况,也是我们要推行的唯一的理念。
等到周末学堂休沐,我还要大家把这些理念推广给你们的家里人,推广给你们的周边人,推广给寨子里所有的乡亲们。
今天,我们把这个理念推广到千户寨。以后,我们还要把这个理念推广到整个大汉朝!”
“天下为公……天下为公……不,等等……”
吕蒙手指颤颤巍巍地指着李靖,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推广到整个大汉朝?不是千户寨,不是慈湖县,甚至不是吴郡,不是江东,而是整个大汉朝?就凭你李先生一人?还是凭这一群半大的少年?”
“正是大汉朝,正是全中国!”
李靖没有一丝犹豫,语气激昂地高声道:
“有志不在年高,何妨青春年少!今日振兴中国之责任,解放万千百姓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国少年,在于诸君肩上。
诸君须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课堂上,既有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也有青涩稚嫩的小少年和懵懂无知的稚子小童。
他们或许未能全然领悟李靖整段话语中的深层含义。
不明白什么是“选贤与能”,不明白什么是“讲信修睦”。
但什么叫“贵贱无差,均田免赋”,大家还是明白的。
什么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家还是认同的,
这不正是所有穷苦人千百万年来孜孜以求的公道吗?
咱们底层老百姓,想要的不就是一个公道吗!
吕蒙紧紧撰住了自己的拳头;
王山雁和刘重八美目泛光,紧紧捂着嘴巴;
吴明月悄悄地,微微地抬起头,偷偷看着李靖赤裸的上身,整个脸红的像蒸熟的黑虎虾;
王大风情难自抑,用拳头用力敲击着桌子;
孔乙己手舞足蹈,不住跳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生当如此!”
年纪最小的严白虎、王正平几个小朋友们虽然不很能理解大家激烈的反应。
但他们心中同样感觉有一团星星火苗被自己身上的热血点燃。
让他们想跳,想叫,想把自己记事以来经受过的所有苦难统统宣泄出来。
情感的传递,本就是一件纯粹而直接的事情。
李靖那如岩浆般炽热、汹涌澎湃的情感,他那颗赤诚无比的赤子之心,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所有人的心,在这一刻都紧密地联系了一起。
随着李靖的呼喊而震颤起来。
看着学生们热情的面容,看着这群人因为激动而通红的脸庞。
课堂后排甚至有人眼中已经泛起了泪光。
李靖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几乎声嘶力竭地再次呐喊道:
“贵贱无差,均田免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片刻之后,吕蒙渐渐收起了苦笑,带头鼓起掌来。
紧接着刘重八也站了起来,用力地鼓着掌。
于是大家纷纷站起身来,一面鼓掌一面欢呼。
“贵贱无差,均田免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贵贱无差,均田免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整个课堂内霎时间欢声雷动。
不多时,李靖便让众人肃静了下来。
事实上,李靖不是一个喜欢喊口号的人。
他前世一贯的行事作风,更多的是杀伐果断。
是做,而不是说。
借着今天会场上热烈的氛围,需要宣泄情绪的不仅是千户寨的寨子民们,同样还有李靖本人。
李靖也是人,不是机器。
他也会因为即将到来的黄巾之乱而感到压力。
会因为无力救下郭氏妇人而内疚自责。
在接连不断的血腥厮杀中,李靖同样也怀揣着对命运生死的敬畏。
不过在宣泄完情绪之后,作为理智的行动派,李靖还是会在第一时间把该讲的课好好讲完,该做的事情好好了断——
比如强制要求吴明月真心实意地向王正平道歉,否则就将她当堂逐出江东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