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台下的小朋友们顿时发出一阵恐惧的惊呼。
被指名道姓的吴明月更是两股战战,身子剧烈地颤抖了起来,把头埋得更深了。
王大风讪讪地坐了下来,嘴里还在小声地嘟囔着:
“反正这帮子地主老财,肯定会按捺不住性子使坏,最后不还是要杀了嘛,那一开始就直接杀掉好了,何必搞得这么麻烦。”
教室里本就安静,何况王大风明显是故意蛐蛐,发泄不满。
这番嘀咕顿时被所有人尽收耳底。
“关于这种生而有罪的论断,我先不直接告诉你好坏。”
李靖也没有责怪王大风,而是转头向台下询问道:
“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先师孔子?”
台下顿时齐刷刷地举起了一大片手,尤以坐在后排的孔乙己最为激动。
“请王山雁同学起来回答。”
王山雁激动地站起身来,崇敬地看着李靖道:
“先师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名教员,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应该是个像李先生一样厉害的人。”
被点到名的王山雁家里原本是依附王老虎的猎户。
王山雁的父亲在一次猎队组织进入深山的狩猎中,为了掩护猎队同伴,孤身殿后。
不幸被猛虎夺去了生命。
父亲死后,那些承蒙父亲付出以性命为代价的援手才逃回一命的猎户们,不仅没有对孤儿寡母给予应有的抚恤与帮助。
反而落井下石,不断以各种名义侵吞王山雁家的资财,吃了娘儿俩的绝户。
至于没了依托的娘儿俩在藏污纳垢的猎队里如何生存至今。
只能说这又是一段不能过审的内容。
自那以后,王山雁对猎队便没有了丝毫的归属感与温情。
她心中只有无尽的冷漠与恨意。
所以当猎队最终覆灭的消息传来时,她非但没有丝毫的惋惜,反而拍手叫好。
这正是她长久以来翘首以盼的解脱与复仇。
而在这场变故中,那个对着猎队极尽杀戮,残忍暴戾的男人。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王山雁心中的英雄,她的内心对其充满了无比的崇拜与感激。
王山雁说完不停地眨巴着卡姿兰大眼睛,期待着李靖能再摸摸自己的狗头。
李靖却无视了她内心的请求,只是微笑着点点头道:
“王同学说得很好!请坐下。不过我可比不上孔先生。孔乙己同学,你还有补充的吗?”
王山雁只得嘴巴嘟嘟,失望地坐下。
被点到名的孔乙己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襟。
这个平常有些邋遢轻佻的中年人此时却表现得一反常态的郑重。
只见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拿腔拿调地说道:
“回李先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
父叔梁纥,母颜氏。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
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
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我大汉朝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
‘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更是使汉家文明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他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眼见得孔乙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根本停不下来。
李靖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不得不出声打断道:
“孔乙己同学说的很好,请坐。”
孔乙己只能意犹未尽地咂了咂嘴,坐了下来。
一副得不到满足的样子
李靖身形挺立,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台下的学生,严肃道:
“我们讨论人,讨论平等,就不能不提孔先生,在这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孔先生的故事。”
说罢,李靖便娓娓道来。
孔子有一弟子,名曰子张。
一日,子张向孔子请教:“夫子,为官一任,如何才能治理好政事呢?”
孔子答曰:“秉持五种美德,远离四种恶政,便可治理好政事。”
子张好奇地问道:“请问夫子,何为五种美德?”
孔子便逐一为子张阐述五种美德的要义。
其一,为官者迎合百姓需求,即便不花费私财,亦能让百姓受益。
其二,为官者安排百姓劳作时,能够合理分配,劳逸结合,使百姓对官吏无怨无恨。
其三,为官者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只追求仁德,不贪恋财利。
最后两者,一是处事庄重而不傲慢,二是待人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听后,忍不住追问道:
“夫子所言,实在令人诧异。试问如果官吏们自己不掏腰包,又怎能惠及百姓呢?”
孔子笑道:
“为官者可运用智慧与能力,引导百姓去做对他们有益之事,如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让百姓在劳作中获益。
这不正是让百姓受益,而无需自己掏腰包吗?为官者合理安排百姓劳作,百姓因劳作而有所收获,又怎会心生怨言呢?
为官者奉公守法,追求仁德,即便因此有所收获,那也是他们应得的报酬,怎能算作贪恋财利呢?
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小,为官者都应一视同仁,不敢有丝毫怠慢。这不正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为官者行事端庄,目光如炬,令人敬畏。这不也正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豁然开朗,紧接着又问道:“那什么是四种恶政呢?”
孔子微微颔首,目光深邃,缓缓答曰:
“其一,不教而诛,谓之虐。
治国者若不提前教化民众,而是直接施以刑罚。此举非但无助于伸张正义,反添民怨沸腾,乃是暴政的头一宗大罪!
其二,不戒视成,谓之暴。
为上者若不设规矩,不事先告诫,而徒以苛责,期于下人,强人所难。
此犹农夫不耕而望收,渔者不网而求鱼,非但事难功成,且易生民变,暴政之态显矣。
其三,慢令致期,谓之贼。
政令迟缓,朝令夕改,待至期限临近,方仓促行之,此令百姓无所适从,生计受阻,这样的官吏,民众如何能够接受?
其四,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治国者若于民需之物,虽有余裕,却吝于施与,致使民不聊生,此非但失民心,亦悖天道,犹如守财之奴,虽富而贫,迟早必有灾殃!”
李靖说完这个故事,看着学子们若有所思的样子。
又加强了语气,重复了一遍自己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诫众人的道理:
“不教而诛,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没有法治的民主不是民主,只是披着民主衣裳的暴政虐政。
苛政猛于虎,暴政毒于蛇,这不是老百姓想要的秩序,同学们,大家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