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午后,阳光如金色的纱幔,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光影交织,在课桌上、地面上勾勒出斑驳的图案。教室里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方才还抽抽噎噎的吴明月,被这凝重的氛围感染,渐渐止住了哭声,唯有肩膀还在偶尔微微颤抖,显示出她内心尚未平复的情绪。
李靖站在讲台前,轻轻叹了口气,迈着沉稳的步伐,踱步到王正平身旁。王正平身形瘦小,像棵弱不禁风的幼苗,身上那件女士褙衣松松垮垮,宽大的衣袖几乎垂到膝盖,显得滑稽又不合身。李靖微微俯身,声音温和,带着关切:“正平,你的衣服怎么这么不合身?”
王正平抬起满是泪痕的小脸,嘴唇微微颤抖,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委屈与哀伤:“这件衣服是妈妈被吴老太太推倒后……意外去世,吴太太赔给奶奶的。我和奶奶只有这一件能出门穿的衣服,谁要出门,就给谁穿。”话未说完,泪水又像决堤的洪水,顺着脸颊滚滚而下,打湿了胸前的衣襟。
李靖眼中闪过一丝不忍,眉头微微皱起,不再言语。他缓缓伸出双手,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瓷器,生怕弄疼孩子,帮王正平脱下那件宽大的女士褙衣。随后,他解开自己身上长褂的衣扣,将长褂轻轻披在王正平肩上,动作娴熟又自然。此时,李靖穿着一件素色的里衣,结实的臂膀轮廓若隐若现,彰显出他的强壮与可靠。
等王正平的情绪渐渐平复,李靖清了清嗓子,再次开口:“同学们,道理,绝非靠嘴巴讲讲就能深入人心,也不是仅靠行动就能完全彰显其价值。真正的道理,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刚才,正平通过自己的思考,看穿了地主老爷的谎言,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没有盲目相信,而是勇敢地去质疑,去探寻真相。同学们,让我们为王正平同学的成长与进步鼓掌!”
在李靖的带动下,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如潮水般汹涌,王正平羞得满脸通红,像熟透的番茄,嘴角忍不住上扬,咧开大大的嘴巴,连鼻涕流进嘴里都浑然不觉。周围同学见状,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原本压抑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生机。
李靖看着王正平,脸上也浮现出一抹笑意。笑过之后,他神色变得严肃,目光如炬,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是人,都能思考、能说话、能劳动,自然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地主是人,农民也是人。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点,大家一定要铭记于心,不可遗忘。”
李靖的目光从同学们若有所思的脸上一一扫过。突然,后排座位上有一只手高高举起,打破了短暂的沉默。“王大风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王大风手忙脚乱地推开凳子,“哐当”一声,凳子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音,惊得几只麻雀从窗外飞过。他站起身,涨红了脸,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李先生,人人平等确实是乡亲们的心愿。可您说地主和我们一样平等,我实在难以接受。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难道我们不该把他们抓起来,批判他们的恶行,抄没他们的家产,把田地分给大家,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吗?”
李靖轻轻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不行。地主同样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我查阅过寨子里的年志,就拿吴氏宗族来说,他们传承不过三代,最初也是清白的农户。刚到千户寨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奉公守法,靠着一锄头一锄头,在这片土地上开垦出不少良田。这些通过合法劳动获得的财产,我们理应给予保护。单纯以资产多少来划分人的成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也是不公平的。王大风同学,你不妨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有一天,你通过辛勤劳动致富,买了土地,难道别人能因为你有钱有地,就随意打压你,剥夺你的财产吗?”
王大风皱着眉头,依然心有不甘,双手紧紧握拳:“可是李先生,您不是也惩处过不少地主吗?他们受到惩罚,不正是因为他们是地主吗?”
李靖神色平静,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睿智:“我惩处他们,是因为他们违法乱纪,触犯了法理,损害了乡亲们的利益。我给他们定罪,依据的是他们的行为,而非出身。倘若仅仅因为生在地主家庭,就要遭受迫害,这和乡亲们因出身贫苦而被欺凌,又有何区别?大家想想,如果寨子里的大户人家,不仅不发放高利贷,还慷慨地把种子、农具借给大家,帮助大家度过难关;不蓄养私奴,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不霸占徭役,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甚至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大家还会如此痛恨他们吗?衡量一个人,财富不是标准,有没有人性才是关键。一个人是否值得尊重,取决于他的行为,而非他的财富和出身。”
王大风目瞪口呆,满脸惊讶,嘴巴张得足以塞进一个鸡蛋:“李先生,世上真有这样善良的地主?怎么可能存在呢?在我的印象里,地主都是贪婪自私的,只会剥削和压迫我们。”
李靖耐心地说道:“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五年前,王老牛在世时,寨子里秩序井然,农户和地主大多能和平相处。佃农给地主打工,佃租也很公道,双方互利共赢。这些行为端正的地主,符合‘企者不立,业峻鸿绩’,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企业主’。可自从王老虎上台,寨子里变得乌烟瘴气,原本善良的‘企业主’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露出了贪婪的一面,又变回了欺压百姓的地主。这就是世道变迁对百姓的影响,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就像今天的吴明月,她虽是地主家的后人,但只要她愿意接受教育,认识到家人的错误,和乡亲们一起劳动,为寨子建设出力,大家又有什么理由不接纳她呢?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也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靖深知,他要对抗的,不是某个地主个体,而是整个腐朽的剥削阶级。这些人并非生来就作恶,是东汉末年这个腐朽的社会,让他们逐渐堕落。在那个时代,蓄养私奴无人管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暴力私刑随处可见。百姓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求生,要么被压迫,要么被迫压迫他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循环。
东汉末年,天灾频发,旱灾、水灾、蝗灾接连不断,农田颗粒无收。皇帝沉迷享乐,整日歌舞升平,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宦官卖官鬻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外戚争权夺利,朝堂一片混乱。士族对百姓疾苦冷漠无情,只顾自己的利益。豪强疯狂兼并土地,无数农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邪教趁机蛊惑人心,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动荡和不安。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各路军阀成为最大的封建地主,他们为了争夺地盘,连年征战,百姓更是生灵涂炭。在这种不公平的等级制度下,剥削和压迫被视为理所当然,正义和公平被践踏在脚下。
李靖收回思绪,看向课堂。王大风依然满脸不服气,双手抱胸:“这种人,怎么可能愿意改过自新呢?他们已经习惯了剥削和压迫,怎么会轻易改变呢?”
李靖摆了摆手,神色坚定,语气斩钉截铁:“我们千户寨倡导的公平公正,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吴明月愿不愿意做个好人,由她自己决定。要是地主们不愿意做好事,依旧欺压百姓,把百姓当牛马剥削,将百姓的尊严踩在脚下,我绝不会姑息,一定会严惩他们,为乡亲们讨回公道。”
李靖目光扫视全场,语重心长地说:“我这番话,不仅是对吴明月说的,也是对在座各位同学的提醒,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无论出身如何,都要坚守正义和善良,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的寨子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平正义。”教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同学们都在沉思李靖的话,阳光依旧洒在教室里,仿佛在见证着这一刻的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