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之内,鎏金烛台散发着暖黄的光芒,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将满室的奇珍异宝映照得愈发璀璨夺目。徐奉,这位在朝中颇有地位却屡遭排挤的官员,端起酒杯,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杯沿。他面上虽还带着笑意,然而那笑意并未抵达眼底,眼中闪过一丝纠结与挣扎,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翻涌的乌云。
马元义,太平道渠帅,见状微微前倾,神色恳切,声音如洪钟般响起:“徐大人,太平道顺应民心,如今四方响应,势如破竹。大人在朝中,空有一腔抱负,却屡遭小人排挤,壮志难酬。若此时加入我们,推翻这腐朽朝廷,定能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盛世,青史留名,为后世敬仰!”
徐奉轻抿一口酒,缓缓放下酒杯,长叹一声,声音带着几分凝重:“马渠帅,此事关乎生死存亡,徐某不得不慎重。虽说朝廷如今弊病丛生,摇摇欲坠,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贸然行事,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不仅我性命不保,还会连累家人。”
马元义听闻,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语气尖锐:“徐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局势,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太平道筹备多年,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各地义军早已按捺不住,只等一声令下。大人若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恐怕将来只能在这朝堂上,继续仰人鼻息,永无出头之日,沦为他人笑柄!”
徐奉脸色微变,目光在满箱财宝与马元义坚定的脸上来回扫视。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马渠帅所言虽有道理,但仅凭我一人之力,难以成事。宫中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需得有人相助。我倒是认识一位,在宫中举足轻重,若能说动他,此事便有八成把握。”
马元义眼中一亮,急切问道:“不知徐大人所说何人?”
徐奉压低声音,神秘兮兮道:“乃是十常侍之一的封胥。他深得陛下宠信,在宫中权势滔天,掌管诸多机密,若能得他支持,控制宫廷侍卫,封锁宫门之事,易如反掌。”
马元义大喜,连忙起身,向徐奉拱手道:“若能得徐大人引荐,结识封大人,太平道上下定当铭记大人的恩情。事成之后,荣华富贵自不必说,大人在新朝,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世间尊崇!”
徐奉微微点头,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好,明日我便带你去见封胥。”
夜幕如墨,沉甸甸地笼罩着洛阳城。马元义带着徐奉安排的人手,来到城门外。此时,城外接应的商队早已等候多时。商队由三十辆货车组成,每辆货车都用厚重的油布遮盖,隐隐传来少女的抽泣声,仿佛是夜的低吟,透着诡异与不安。马元义上前,与商队首领低声交谈几句,便示意众人进城。
城门前,守卫森严,火把明灭跳动,将门卫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城门门卫手持长枪,如同一尊尊雕塑,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徐奉的人手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大声喝道:“睁开你们的狗眼看看,这是徐大人的车队,还不速速放行!”
门卫队长皱了皱眉头,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车队。车队在火把的映照下,影影绰绰,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他沉声道:“按照规矩,夜间进城,需得查验通行文书。”
徐奉的人手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甩到门卫队长脸上:“文书在此,自己看吧!”
门卫队长接过文书,就着摇曳的火把,仔细查验。文书制作精良,印章清晰,看似毫无破绽,但他心中仍隐隐不安。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浓黑的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笼罩着整个洛阳城。他犹豫道:“这么晚了,带这么多货车进城,不合常理。为了以防万一,还请打开货车,让我们检查一番。”
徐奉的人手一听,顿时暴跳如雷,指着门卫队长的鼻子骂道:“你这狗东西,竟敢怀疑徐大人!徐大人的车队,也敢随便检查?你是不是不想活了!难道你脑袋不想要了,想被徐大人砍下来当球踢?”
门卫队长脸色涨得通红,如同熟透的番茄,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关节泛白,沉声道:“职责所在,还望配合。若不让检查,恕我不能放行。今日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按规矩办事!”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这时,一个年轻的门卫走上前,小声对队长说:“队长,徐大人在朝中权势滔天,我们若得罪了他,恐怕没有好果子吃。说不定明天我们就会被革职查办,甚至性命不保。”
门卫队长咬了咬牙,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对方所言属实。他想起曾经洛阳县尉曹操,曹操何等英雄人物,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试图整顿洛阳治安,却被十常侍设计陷害,丢官回家。最终,他愤愤不平地说:“若当初洛阳县尉曹操还在,怎么会受这种屈辱!他定能不畏权势,揭开这车队的秘密。”旁边的同事叹了口气,劝道:“连曹操那种身份背景都被十常侍扳倒了,丢官回家了,你就不要纠结了。咱们不过是小小的门卫,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放行吧。”
门卫队长无奈,只得挥挥手,放车队进城。看着车队缓缓驶入城门,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了他的心。
车队刚进城不久,便遇到了巡逻的金吾卫。金吾卫领头的正是袁绍。袁绍出身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傲慢,仿佛世间万物都不被他放在眼里。袁绍见车队行色匆匆,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心中顿生疑虑,便上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你们是何人?为何深夜赶路?”袁绍目光如炬,扫视着车队,声音如同洪钟,在夜空中回荡。
马元义上前,恭敬地拱手道:“袁大人,我们是徐奉徐大人的手下,奉命出城办事,这才连夜赶回。时间紧迫,还望大人谅解。”
袁绍一听是徐奉的人,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对十常侍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平日里就与他们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如今见徐奉的车队如此神秘,心中更是警惕,仿佛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既是徐大人的人,可有通行文书?”袁绍冷冷问道,目光如利刃般盯着马元义。
马元义连忙掏出文书,递给袁绍。袁绍接过文书,就着灯笼的光亮,仔细查看,文书格式规范,印章清晰,却并未发现任何破绽。他心中虽有疑虑,但又找不到借口阻拦。这时,马元义笑着说:“袁大人,我们也是奉了徐大人的命令,事情紧急,还望大人行个方便。要是耽误了大事,徐大人怪罪下来,恐怕对大人也不好。”
袁绍冷哼一声,目光在车队上停留片刻,突然说道:“我听闻徐大人近日在筹备一项重要事宜,不知与你们这车队可有干系?”
马元义心中一惊,如同被一道闪电击中,但脸上却不动声色,笑道:“袁大人说笑了,我们不过是奉命出城采购些物资,能有什么干系。您可不要凭空猜测,误了我们的大事。”
袁绍盯着马元义的眼睛,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破绽。然而,马元义神色镇定,毫无惧色,仿佛心中没有任何秘密。
僵持片刻后,袁绍无奈,只得挥挥手,放行车队。看着车队渐行渐远,袁绍心中隐隐不安。他总觉得此事透着蹊跷,但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最终,他摇了摇头,带着金吾卫继续巡逻。
马元义等人摆脱了袁绍的纠缠,心中松了一口气。他们加快速度,朝着目的地赶去。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正在这座繁华的洛阳城中悄然酝酿,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场巨大的危机,正一步步逼近这座古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