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帝国 第35章 隐形的联盟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10:24:05
最新网址:www.bqgcc.com

荀彧爬上山坡,累得气喘吁吁,转头四顾,看不到唐平所在,只看到郭武站在小树林旁,像个铁塔一般。他走了过来,正准备说话,却被郭武伸臂拦住了。

“怎么了?”荀彧不解地问道。

郭武也不说话,只是拦着荀彧,不让他进树林。

荀彧无奈,只得回转,目光一转,突然意识到卞氏也不见了,顿时心中一紧。

唐平不会是真的跑了吧?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甚至希望唐平就此离开,从此相忘于江湖。可是一想到从此再也不见到唐平,无法与他坐而论道,荀彧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再想到袁绍可能会安排人追杀,他就更紧张了。

荀彧心跳加速,转身冲进了小树林。

唐平弯着腰,从小树林深处走了出来。卞氏跟在后面,手里提着衣角。

“有事?”唐平站在荀彧面前,抖了抖衣服,神情不悦。

荀彧长出一口气,随即有些尴尬。看唐平和卞氏的模样,他也能大概猜出一些什么,自己这么冲进来,实在有些失礼。

“没想到你有这雅兴。”荀彧强作镇静的笑道。

“我也没想到你有这雅兴。”唐平反唇相讥,大大咧咧的整理着衣服。

卞氏神情尴尬,低着头,匆匆从唐平身边走过,回车上去了。

荀彧缓了口气,换了一个话题。“我刚刚问过了,农夫说,种子、地力、水、肥缺一不可,但种子最为重要。良田易得,好种难求,至于亩产三十石的种子,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唐平听完,笑了两声。“你真想改学农?”

“有何不可?”

“我不反对,但你颍川荀氏难得出一个真正的人才,被我骗去学农,只怕将来会找我麻烦。”

荀彧苦笑。“你说错了两件事,其一,我颍川荀氏人才很多,同辈之中,我的几个兄长、从兄才学都在我之上,我真算不上什么。其二,除了何伯求,没人把我当回事。”

他顿了顿,又转头看看唐平。“如果我真是人才,就不会在这里陪你论道了。”

唐平咧着嘴笑了。“他们看的是虚名,我看的是实学,标准不同,结论自然不同。”他伸手揽住荀彧的肩膀,轻轻晃了晃。“如果你早生三十年,这辈子的确不会有什么出息。可如今天下将乱,名声再大,落不到实处,最后也是一场空。唯有才之人,才能脱颖而出。”

荀彧有些嫌弃的推开了唐平的手,掸了掸肩头。“你不要总是危言骇世,动辄乱世将至。天子不是听了你的建议,太子守国,董侯出海了么。既无争斗,哪来的乱世?”

“我也希望如此。”唐平再次盘腿坐了下来。“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想出海,第一重要的事是什么?”

荀彧负手而立,想了想。“船,海上风高浪急,要有大船才行。”

唐平举起左手,挑起大拇指。“说得好。那么,如何才能造出能出海的大船?”

“自然是找技艺高超的工匠。”

唐平收回手,摇摇头。“文若,工匠就是工匠,代替不了真正的学者。要想造出能够出海的大船,不仅需要技艺高超的工匠,更需要能够破解风浪的原理。什么样的船能抗风浪,什么样的船不能抗风浪,这不是工匠能解决的问题。”

荀彧目光一闪,转头看看唐平,犹豫了片刻,撩起衣摆,蹲了下来。

“那你说说,什么样的船能抗风浪?”

唐平没说话,伸手一推。荀彧猝不及防,身体一歪,一屁股坐在地上,险些从山坡上摔下去。他有些急了,刚要说话,唐平又道:“你来推我。”

荀彧没动,瞥了唐平一眼,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说,要守弱居下,方才稳固?”

唐平再次感慨,这货是真聪明,一点就透。

“是,所有的物体都会有重心,重心越低就越稳。船行在海上,一部分在水面之上,一部分在水面之下,被风浪鼓动,摇摆不停,重心也会发生变化……”

唐平连说带比划,将重心的概念讲了一通,又说明了海上航行的特点。

荀彧一听就懂,跃跃欲试。“所以,出海的船不能太高,要使重心居下?”

“回城之后,你可以找宋典试试。”唐平起身,拍拍屁股。“走吧,找个地方,吃点好的。”

荀彧跟着起身。“你跟我走,我知道一个好去处。”

——

第二天,唐平又在北邙山闲逛了半天,吃完午饭后,才返回洛阳城。

将唐平送回史道人家,荀彧匆匆回宫,第一时间向天子刘宏汇报了行踪,随即又讲述了唐平关于造船的想法。

听说造船出海,刘宏来了精神,立刻让人去传钩盾令宋典和掖庭令毕岚。

这两人是宫里最懂技术的宦官。

在宋典、毕岚赶到之前,刘宏先问了一些唐平的近况,尤其是袁绍对许攸被杀的反应。

他问得隐讳,荀彧却一听就懂,随即表示,许攸之死是意外,袁绍没有报复的理由。再者,唐平自有保命的手段,否则他也不会来洛阳,半路上就被许攸杀了。

两人互相忌惮,暂时应该不会兵戎相见。

听说唐平有自保手段,能让袁绍不敢轻举妄动,刘宏大感兴趣,又追问了几句。

荀彧无奈,只好将唐平训练力士和战士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又提了一嘴,可能还有刺客,只是目前没人见过,不知真假。

力士是人所共知的,战士也已经得到验证。

郭武就是现成的例子。

刘宏听完,心动不已。正想再问,宋典、毕岚联袂而至。刘宏只得暂时放下此事,让荀彧将造船的事从头至尾,详细地说一遍。

荀彧从重心的概念说起,只说了几句,宋典、毕岚就听懂了关键。

宋典一拍大腿。“我懂了,楼船易倾覆,就是因为重心在上,高于水面。”

毕岚也连连点头。“没错,虽有压舱之物,但楼船过于巨大沉重,压舱之物也无法奏效。风浪略大,就有倾覆的可能。”他抚着光溜溜的下巴,想了想,又道:“若能减少楼层,再加宽船体,是不是就能稳多了?”

荀彧惊讶地看着毕岚。“唐平也是这么说。”

毕岚有些得意。“是么?”

“他还说,船稳与不稳,除了重心之外,还与力矩有关。所谓力矩,也就是重心与距离的乘积。加宽船体,也就是加大距离,同样可以增加力矩。”

荀彧一边说一边比划,宋典、毕岚生怕漏过重点,不自觉的凑了过来,盯着荀彧的一举一动。

刘宏也想凑近些,却碍于身份,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倾听,尽可能不漏过一句话。

听着听着,他就有些心驰神往了。

自从唐平提出董侯出海的计划后,他一直在考虑这件事的可能性,越想越觉得难。虽然他没出过海,但他经常听到海上风浪吹翻船只的事,一想到自己最喜欢的儿子要去冒这样的风险,他就不安,觉得这事有点鲁莽了,还是夺嫡来得更容易些。

现在听说唐平已经在考虑出海船只的问题,而且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他心里又升起了希望。

出海虽然难,可是有唐平这样的有道之士辅佐,未必不可行。

这可不是那些空谈道德的儒生,他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道士。

有了出海的大船,再加上力士、战士,出海建国似乎也没那么难了。

真正的麻烦,反而成了如何控制唐平,让他成为董侯的助力,而不是董侯的威胁。

强臣弱主的困境,他已经忍受太久了,不希望董侯重蹈覆辙。

不知不觉的,刘宏的心思已经脱离了荀彧讲述的内容,眉头也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不知何时,荀彧说完了,宋典、毕岚面露欣喜之色,急切地看着刘宏。

刘宏却神游天外,直到一旁的蹇硕提醒他,他才反应过来。

“如何?”

宋典说道:“陛下,臣以为唐平此论极为高明。可由臣试制一小船,在濯龙园中试航。若果如其言,再造大船,试行于洛水之上。”

“当真可行?”刘宏很高兴。

“臣以为可行。”宋典不假思索。

毕岚也说道:“唐平所言,切实有据,理当可行。”

刘宏大喜,随即安排宋典尽快试制一艘小船,验证一下唐平的理论。如何可行,就安排洛阳船官制造大船。

“要快,越快越好。”刘宏说道。

他现在迫切的想知道结果,除了船之外,他更想验证的是唐平的道法,由此来判断唐平的建议只是为了脱身,还是真的为朝廷着想。

宋典、毕岚不敢怠慢,躬身应诺。

等宋典、毕岚离开,刘宏留下荀彧,又说了几句,然后问起了训练力士、战士的方法。

荀彧对具体的细节不太了解,但他知道曹操曾得到一份力士的训练方法,建议刘宏问问。

许攸也曾得到过,但他好像没有安排人训练,真假无从得知。

刘宏转身让蹇硕记下,有空安排人去济南问问曹操。

蹇硕有些不情愿,却也没说什么,点头答应。

荀彧看出了刘宏的担心,随即拿出了从唐平那里借来的道法,摆在刘宏面前。

“陛下,这是唐平所讲的道法。臣读过,以为极高明。”

“是么?”刘宏拿了起来,迅速浏览一遍。

看完之后,他半晌没说话,眼神间的惊骇却无法掩饰。“这就是《太平经·内篇》中的道论?”

“是的,不过唐平说,《内篇》只是口耳相传,除了他,也只有张角知晓。”

“那他有什么意外,《内篇》岂不是就失传了?”

“正是。”荀彧再拜。“果真如此,那就是莫大的损失,万金难赎。”

刘宏眼珠转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荀彧又想起了一件事。“陛下,臣有不情之请。”

刘宏有些不悦。“什么事?”

“臣听说,宫里藏有《太平经》,臣想借来一读。”

“你想读《太平经》?”

“是的,听唐平说,《太平经》中有广嗣强国之术,臣想研读一番,或许能有所收获。”

听说到“广嗣强国”四字,刘宏心中一动,点头答应。

“你自去东观借阅,不要声张。”

——

蹇硕再一次走进了小院。

唐平正在屋里小睡,被卞氏叫醒,透过窗户,见蹇硕站在院中,东张西望,偷感极重,不免好奇。

穿上衣服,唐平出了房间,来到堂下,与蹇硕见礼。

“蹇君来访,不知有何见教?”

蹇硕有些勉强地笑笑,转头看了一眼郭武。“与他有关。”

“他又怎么了?”

“天子听说唐君道法高深,有训练力士之妙法,甚是好奇,派我来请教。”蹇硕想了想,又道:“唐君曾将此术传与许攸、曹操,想来并非不可外传的秘法吧?”

唐平笑了。“就算是秘法,天子垂询,我也没有不说的道理。蹇君,请堂上就坐,我给你写一份。”

蹇硕如释重负,跟着唐平上了堂,就座。

卞氏送来茶水,又取来笔墨、竹简。

就在蹇硕的面前,唐平写了一份力士的训练秘诀,吹干墨迹,交给蹇硕。

蹇硕一边看,一边说道:“硕冒昧,敢问唐君,能否将战士的秘法一并相告?”

唐平笑道:“可以,只是战士与力士不同,法无定法,更重悟性。蹇君若是上呈天子,恐怕作用不大。若是自用,倒是有更好的办法。”

被唐平看破心思,蹇硕有点尴尬,却还是厚着脸皮说道:“不瞒唐君,硕身为天子近臣,除了一身力气,也没其他本事。若能练些武艺,护得天子周全,也算不枉此生。”

唐平微微颔首。“蹇君一片忠心,令人敬佩。这样吧,蹇君先回去练力士之法,以蹇君的身材,一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三个月即可小成。届时再来,我让人陪你修习战士之道,如何?”

蹇硕有些犹豫。

唐平肯教他,他当然高兴。可他是内臣,出宫不方便,不太可能隔三岔五地到唐平这儿来习武。

见蹇硕半天没说话,唐平猜到了他的心思,又道:“蹇君有一副好身板,想必是有武艺在身的?”

“略知一二。”

“既然如此,你先练习力士之法,增涨力气,然后我再教你敏捷之道。届时你就算不再练其他的,一样可以跻身高手。”

蹇硕大喜,躬身一拜。“多谢道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