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产业兴替(中杯)
8月10日。
魔都正在举办粮食安全高峰论坛。
而这热辣滚烫的琼州岛上,各地的种植户同样在议论纷纷。
不过琼州岛种植户讨论的事情,并不是什麽粮食安全高峰论坛,而是在讨论海陆丰公司。
琼东地区。
海陆丰公司琼州分公司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高级别的地区办公室,专门管理该地区的产业。
所谓的地区办公室,就是地区分公司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专门设置的次级派出机构,目前琼州分公司在琼州岛上,一共设立6个地区办公室。
而琼东地区就其中一个。
此时琼东的会山镇内。
一家大排档的餐桌上,一个左手指少了一指的中年人,给对面的黑胖子倒了一杯米酒:「肥佬,听说你将家里的槟榔铲了?」
「不铲?难道留着过年?去年收购价不到八块钱,一年到头,就赚几千块钱,如果算上我一家子的人工,亏到了姥姥家去了。」肥佬一脸无语。
「哎!世道艰难呀!」九指轻叹一声,给自己满了一杯米酒,然后喝了一小口。
这几年琼州槟榔产业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期间风波不断。
24年底青槟榔的田头收购价格还有每公斤50∽60块钱,到了25年年底,却暴跌到了每公斤16块钱。
而今年的情况,明眼人都知道槟榔产业会继续艰难下去,原因是今年内地禁售槟榔的地区增加了十几个,加上封关后,出口内地的产品要加关税,同时很多前几年市场高涨时期种植的槟榔园,也在这一两年集中进入高产阶段。
这些不利因素累积起来,进而导致了槟榔收购价格的崩盘。
「肥佬,那你以后打算种什麽,橡胶?胡椒?还是芒果?」
肥佬摇摇头:「我打算种榴槤。」
「榴槤?你该不会想去和那个海陆丰公司签约吧?」九指放下酒杯,脸上带着一丝诧异。
「不行吗?」
九指夹起一块避风塘炒蟹:「我听说,他们家对签约的农户管理非常严格,不允许农户私底下向其他收购商出售榴槤,只能卖给他们公司,这条件也太苛刻了,谁愿意给他们压榨。」
「呵呵,别听风就是雨,我有一个老表就在他们公司做事情,海陆丰公司的榴槤品种和技术,是和以前不一样的,他们的收购价格在合同上严格规定,为零售价的60%。」肥佬吃了一颗肥蚝。
「60%?这麽高?」九指将筷子放下来,追问起来:「你消息准确吗?」
「我骗你做什麽?」
九指有些犹豫不决:「榴槤好像需要四五年才可以结果子,我家的槟榔现在正高产,现在改种了,有些舍不得。」
肥佬却笑着摇摇头:「不用四五年,你如果今年种,后年就可以收到第一批果子。」
「真的?你别被骗了。」九指一脸诧异。
「我上个月去了海陆丰公司的总部考察过,他们在粤东种了五万多亩榴槤,今年年底就开始结果,明年就会结第一批果子。」
「万一他们骗你呢?」
「狗嘴吐不出象牙,他们骗我做什麽?拿几万亩榴槤来开玩笑?他们在琼州也布局了近八万亩榴槤,近期已经种上了小苗。」
与海陆丰公司在粤东的榴槤种植不一样,这一次种植在琼州的榴槤,作为砧木的转基因异木棉,并不需要嫁接,而是直接种植即可。
因为江淼又在今年六月份改进了技术,新版本的转基因异木棉,不再会在四五年死亡,而是改为如果不使用特定的药剂输液,那转基因异木棉就不会生长,从而进入一种休眠状态。
之所以这样改进,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管控榴槤种植户;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调整生长周期。
休眠状态的转基因异木棉,并不是真的不生长,而是会将养分集中在根部的根块之中,这有点类似于仙豆大豆,而且这些根块还可以作为培育新苗的材料。通过注入特殊的药剂,激活转基因异木棉和榴槤枝条对接的基因序列,就可以让榴槤在第二个月开始开花,第七个月榴槤就会成熟。
这种方式,可以让榴槤一年四季都结果。
只要分片划分好该区域榴槤,就可以使用药剂定向控制榴槤开花结果的时间。
第一批三代转基因异木棉,一共1万棵已经抵达了琼州椰城那边,目前都定植了一个多月了。
接下来,海陆丰公司总部那边,每个月都会生产10∽30万棵转基因异木棉的树苗,这些转基因异木棉都会送到琼州分公司。
这些转基因异木棉只需要半年左右,就可以生长到4.2∽4.5米左右的极限高度。
一般是生长到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嫁接榴槤老枝,两者会共同生长,不过嫁接点不会选择在主杆上,而是在四面的侧枝上,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保证转基因异木棉主干的树冠可以占据光合作用的核心区位,从而提升其养分积累量。
转基因异木棉根部的养分积累量,决定了榴槤结果的规模。
如果不考虑初期结果质量,甚至可以在榴槤老枝条嫁接后的第四个月,就开始使用催花药,不过这一批果子结果量会偏少,而且甜度和风味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要保证质量,最好是在转基因异木棉定植后的第十三个月,才开始催花,这个时候开花结果,其结果量丶风味丶甜度丶抗逆性都会非常好。
因此肥佬说后年结果,其实也没有错。
如果他们八月份购买小苗定植,那明年九月份就可以催花,后年一月份就可以收获第一批高质量的果子。
当然,如果着急着收果子,也可以调整,不过只能一根老枝保留一个果子,一棵树差不多只能结果8个,海陆丰公司规划的榴槤种植园,每亩一般种植20棵,这意味着初期只能结果160个,即亩产400∽800公斤左右。
到了正式高产期,一般单树留果80个,亩产1600个榴槤,大概在4∽8吨左右。
而海陆丰公司计划将榴槤零售价压低到每公斤20块钱左右,这意味着田头收购价为12块钱。
这意味着种植户种植榴槤后,亩产值大概在4.8~9.6万之间,扣除成本,毛利润在2.8∽7.6万左右,具体利润要看种植户的管理水平。
…
「我还是没有底。」九指脸上带着犹豫不决。
喝了一口米酒的肥佬提议道:「你如果怕,我建议你去种香蕉。」
「香蕉?这东西赚屁的钱!」九指的吐槽脱口而出。
「你可以去签约海陆丰公司的定向种植,他们家还有香蕉品种要推广,田头收购价同样是零售价的60%。」
「这…」九指心里面开始算起来。
他之前种过香蕉,琼州这边的香蕉亩产一般在六千多斤,收购商给的田头价在每公斤2∽3块钱左右,扣除成本一亩香蕉一年就赚2000∽4000块钱。
而且香蕉这东西对台风的抵抗力不强,比槟榔差得远了,因此琼州每年因为台风天气而损失惨重的香蕉园不在少数,这也是当地很多农民选择种植槟榔的另一个原因。
然而肥佬却笑着说出一个小道消息:「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因为海陆丰公司的香蕉品种,会收购割下来了的香蕉茎叶。」
「开玩笑吧?他们收购香蕉茎叶做什麽?」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听老表说,收购价格还挺高,一吨一千块钱左右。」
「这也会签合同吗?」
「当然,海陆丰公司不会允许种植户随便向外出售香蕉和香蕉茎叶的。」
九指终于下定决心:「肥佬,你问一下你老表,我想种海陆丰公司的香蕉,要怎样操作?」
「简单,你手机下一个海陆丰公司的官方APP,然后注册登陆…」肥佬拿出手机,教九指如何下载丶注册。
等九指注册好,肥佬继续说道:「你打开海陆丰会员中心。」
「打开了,然后呢?」
「里面有一个农业合作社,找到了没有…」
「看到了。」「上面有埃及塘虱养殖合作组丶榴槤种植合作组丶香蕉种植合作组,你点开香蕉那个…」
「我知道。」点开香蕉种植合作组的页面之后,上面就有各种详情介绍,还有签约谘询客服等。
其中有三个香蕉品种的一部分介绍,还有如何收购的一些情况,以及违反合作条款的规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看了十几分钟,九指却被新品种的一些介绍弄的有些担忧起来:「小麦克香蕉?红大麦克香蕉?新大麦克香蕉?这名字怎麽有点些熟悉?」
「就是以前的老品种改良的新品种。」
闻言,九指的记忆好像回忆起了什麽,然后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该不会是那个被黄叶病干翻的大麦克吧?」
肥佬一边说,一边夹起盘子里剩下的避风塘炒蟹:「好像就是那个品种,不过已经改良了,应该没有问题。」
「是吗?」九指思考了一会,觉得海陆丰公司既然敢推出,那这些新品种肯定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他赶紧在合作预约界面上,填写了自己的相应情况,预约线下签约。
过了十几分钟,一个电话就打了过来,询问了九指一些情况,双方约定今天下午在会山镇见面。
下午三点左右。
一辆皮卡车来到了约定地点。
九指站路边东张西望着。
「是盘水波先生吗?」
一个年轻人拿着已经列印出出来的签约资料,从车里探出头来。
「是我!你们是海陆丰公司的人?」
「你好!我是海陆丰公司琼州分公司琼东办公室的业务员李海冰,盘先生上车吧!我们先去你的地看一下,你带了证明土地归属的相关资料吗?」
「带了。」九指打开车门坐上去。
在九指带路下,他们来到了会山镇北面的山地之中,看到了对方口中的10亩槟榔种植园。
拍照了现场情况,又粗略测量了土地的面积,紧接着让九指拿着身份证,站在槟榔种植园中,说明这块地就是他名下的产业。
弄好这些事情,才来到了九指家里面。
九指老婆已经冲好了茶。
一坐下来,李海冰就开门见山:「盘先生,你选择种植的品种是小麦克香蕉,我建议你更改。」
「为什麽?」九指一头雾水,他挑了小麦克,就是因为小麦克亩产普遍可以达到5000公斤以上。
喝了一口茶,李海冰笑着解释起来:「你们这边的地形是丘陵,台风就算是会影响,也不会太严重,小麦克是矮化品种,可以抵抗台风。」
「这没有关系吧?」
「盘先生,你忽略了一个重点,小麦克香蕉是靠量取胜的品种,它的零售价不会太高,我们预估的零售价,差不多就是一公斤8块钱左右。」
「那也不少了。」九指觉得这个品种不错,以这个零售价,那他拿到的田头收购价差不多就是每公斤4.8,5000公斤有2.4万元左右。
「先听我说完。」李海冰摇了摇头:「红大麦克的预估零售价是每公斤12块钱左右,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一亩差不多有2.5万元收入。」
「这差不多吧?」
然而李海冰却笑着提醒道:「小麦克的茎叶最多只有6吨,然而红大麦克的茎叶却有10吨,而且红大麦克秸秆的收购价格为1200块钱,小麦克香蕉丶新大麦克香蕉的秸秆收购价格只有1000块钱。」
听到这里,九指也反应过来了。
「要不是你在山区,我是不会建议你种植红大麦克的,因为这个品种的植株高大,在平原受风会更加明显,很容易出现折断的情况。」
当然,李海冰这样说,主要是他代入了普通香蕉的情况。
其实无论是小麦克,还是红大麦克丶新大麦克,它们的秸秆强度都高于一般的香蕉。原因就在于其纤维的强度高于普通香蕉,江淼单纯挑选这些新品种的时候,就着重考虑过增强其抗风特性,要增强香蕉的抗风特性,只有两个方向。
其一,就是增强其纤维素强度。
其二,则是增加秸秆直径。
小麦克香蕉和新大麦克香蕉的秸秆,其直径比一般香蕉粗一点,而其纤维强度和黄麻差不多。
而红大麦克香蕉的秸秆直径非常粗,是普通香蕉的1.5∽1.7倍左右,其纤维强度和马尼拉麻差不多,另外该品种的秸秆纤维素含量为28%左右。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要收购这些香蕉秸秆的原因。
一吨红大麦克香蕉的秸秆,可以提炼出250公斤左右的类马尼拉麻纤维。
同样一吨小麦克香蕉丶新大麦克香蕉,则可以提炼出200公斤左右的类黄麻纤维。
一亩红大麦克香蕉有10吨秸秆,差不多可以提炼出2.5吨类马尼拉麻。
海陆丰公司收购这些香蕉结构,就是为了生产麻纤维,这些麻纤维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服装布料丶麻袋麻地毯丶农用麻地膜丶麻绳等产品。
在意外发现这些新品种香蕉的另一个用途之后,江淼就让科技事业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麻纤维分离丶加工项目,准备未来开设工厂提取麻纤维,用来生产各种麻制品。
其中质量比较差的类黄麻纤维,可以用于生产麻绳丶麻袋丶麻地膜,供应给公司内部使用。
那些开设的门店,就可以使用麻袋替代一部分塑胶袋。
而那些质量比较好的类黄麻和类马尼拉麻,则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缆绳丶服装布料丶树脂材料的强度增强填充纤维等。
现在看来,香蕉和香蕉秸秆的纤维,价值是差不多的。
…
经过李海冰的解释。
九指决定种植红大麦克这个品种。
其实小麦克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它的生长周期非常短时,在琼州岛的热带环境中,夏季只需要五个半月就可以采收,冬季延长到六个半月,一年差不多可以收割两次。
而红大麦克在琼州岛的夏季需要七个月,冬季则需要九个月。
作为奢侈品的新大麦克,海陆丰公司并没有开放给种植户种植,而是自己种植,其生长周期和红大麦克差不多。
签好了合同。
李海冰并没有离开会山镇,而是去拜访了另外两个有合作意向的农户。
有人想种榴槤,有人想种香蕉。
目前琼州分公司在琼州岛上,除了自己管理的5万亩香蕉种植园丶8万亩榴槤种植园。
还陆陆续续签约了近八千户农民,其中榴槤种植户的种植面积为5.7万亩,香蕉种植户的种植面积为7.3万亩。
这些种植户很大一部分是之前种植槟榔的农民,还有一小部分是种植橡胶树的农民。
至于岛上大大小小的农业公司,他们还在观望之中。
一方面是这些农业公司对于海陆丰公司的新品种和技术不太相信,不敢随便冒险,毕竟这些所谓的技术和新品种,连一个果子都没有结出来,他们自然不会随便下场。
另一个原因,则是海陆丰公司对于签约种植的种植园管控太严格了,这让很多农业公司感到无法接受,特别是那些本身有经营水果连锁店的农业公司,更不会接受这种苛刻的管控。
对此,海陆丰公司也没有表示什麽。
本来江淼就对于其他农业公司没有什麽兴趣,海陆丰公司要控制产能和质量,就不太可能开放品种给其他农业公司,让他们砸自己的盘。
加上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又不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粮食作物,海陆丰公司可以垄断得毫无顾忌,官方可不会为了几个水果种植企业,就让海陆丰公司开放种苗。
而琼州省的地方管理层方面,对于海陆丰公司的动作,自然是看在眼里,但是他们已经收到了相关的通知,在知道了一些事情后,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