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 分卷(43)

作者:肥皂有点滑 分类:女生 更新时间:2025-03-25 15:30:19
最新网址:www.bqgcc.com

深呼吸了一口气,手抚在了琴弦上。

你们皆说我欠了你们的,那么今日,我就全部还给你们。

希望你们以后,莫要忘了此时此景。

众人:

莫少珩在说什么?

莫少珩手上的琴弦拨得更加的急促。

声音在风中飘零,你们无粮食可食。

敢问你们,是谁替你们借来了粮食?再不出几日,东唐的粮食就会送来凉京。

在粮食上,我不欠你们。

现在剩下的问题,无外乎就是。

你们没有房屋可以居住。

莫少珩又不由得想起了被父母丢弃的豆子,又加了一句,你们无法拉扯大你们的孩子。

莫少珩的声音再大了些,那么我就替你们解决这两个问题。

他这样的交代,足够让他下得来台了吧。

莫少珩心中一叹,他上次游山玩水路过难民的地方,就发现了这两个问题。

在莫少珩心中,这些难民的确可怜,若是能够帮上一点力所能及的一点忙,自然是责无旁贷,无关对错,无关道德,只是最基本的一点人性吧。

只是没有想到,会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至于这些难民对他的恨,其实他没有放在心上,这是一个误会不是吗?

要是他是这些洵州难民,面对让自己流离失所的罪魁祸首,恐怕能做得更绝。

这些恨看似沉重,其实只要误会解除的那一天也就没有了。

说完,在众人震惊得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向圣人的方向走去。

众人还在发愣,莫少珩说的是帮难民解决住的问题?帮难民养孩子?

这不可能,这样的工程太浩大了。

还有孩子的问题,可比莫少珩收留的那些小乞丐多太多了。

以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办得道。

莫少珩上前,在众人都以为听错了的时候,拱手道,臣见难民日夜露宿于野,臣见难民中的那些孩子,衣不遮体,小小年龄就经历此等磨难,心有不忍。

他愿意站出来解决问题,可不是因为他愧疚或者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心有不忍,仅此而已。

臣有一策可解决难民住宿问题和孩子养育问题。

当场献策。

鸦雀无声。

哪怕圣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他还想着,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洵州难民诘问,该怎么应对才好。

没想到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莫少珩继续道,圣人可派人去问问那些难民,若是臣帮他们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们是否愿意应招去修建运河了。

这些难民不愿,自然是因为莫少珩,而莫少珩要以题破题。

众人:

圣人:

所以还顺带解决了招工的问题?

事关重大,圣人道,你如何证明,你能做到这两件事。

要是应诺了难民而做不到,修运河的事情就真的泡汤了,需要谨慎。

莫少珩答道,此事简单,待我整理一番,不出三日圣人便知道结果。

这?

三日就可以了?

莫少珩说得是不是太神奇了一点。

但三日他们是等得起的。

圣人答道,且与你三日。

赵岚:

原本他还觉得,他办不到的事情,朝廷也办不到,他的失责之罪就可有可无了。

结果,莫少珩突然跑出来,随带将他遗留的问题也给解决掉?

莫少珩心里也在道,他挖的坑,掉进去了还想爬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至于城外的难民,现在也懵得不得了。

没有人能够想象,他们每天卷缩在不同的地方,餐风饮露,过的是何等猪狗不如的日子。

这还是北凉这个时节炎热,晚上不冷的情况。

若是到了冬季,他们都不敢想象,那将是怎样的灾难。

可刚才,莫少珩说,会帮他们解决住宿的问题,不可能吧?

但莫少珩可是当着众人,当着圣人的面说的,他就算再猖狂也不敢如此吧。

还有就是,养孩子的问题,有些人拖家带口,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确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

莫少珩也能解决?

一时间,震撼得都忘记了他们是来诘问莫少珩的。

此时,那个老宫人又来了,让他们三日后再来此,圣人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结果。

现在他们明白朝廷修水利,并不是真的要强抓他们去修,而是为了解决这次灾难专门拟定的朝令。

若是他们没了理由还闹事,凉京卫怕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难民带着新的疑问离开了。

一场民乱就此而终。

不过招工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而莫少珩,已经开开心心的下朝了。

圣人给了他三天时间,只要三天内他能证明他的策略可行,这三天别人可管不到他干什么。

他得回去好好睡一觉,站得他腰疼。

在整个凉京都议论得沸腾的时候,莫少珩睡得特别香。

镇北王府的人:

外面的人都在说莫少珩定是在绞尽脑汁的解决问题,只有她们知道实情。

南一倒是一点不意外,他以前每次以为都死到临头的时候,他们少师不也这样。

久而久之都习惯了。

三天时间,实在太短了。

而莫少珩在这三天里面的行为,将人迷惑得完全不明所以。

听说第一天,莫少珩去逛了布庄,买了一些布,然后没有了。

哪怕镇北王府的人,也就多知道了一点,莫少珩带着那些布回来后,找了他们府上好些成衣匠过去,又找了余叔来府上,也不知道是要做衣服还是要干嘛。

第二天,莫少珩去了东市,这次更奇葩,因为是带着府里的庖厨一起去的,买了各种各样的肉食。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镇北王府要办什么喜事。

堂堂镇北王府的世子,竟然亲自采购,也是稀奇。

然后又什么事情都没干。

镇北王府知道得多一点的是,她们世子在庖厨那呆了大半天,当晚,各房的例菜中多了好几个古怪的菜色。

听说吃过的姑娘们都夸了一句,味道不错。

众人:

第三天就更奇葩了,莫少珩根本没出门。

他就是这么解决难民的住宿问题和帮难民养孩子的?

但不知道为何,凉京的百姓竟然有一些习惯莫少珩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了。

因为莫少珩这种事情似乎没少做。

第四天,也就是莫少珩上朝的时间。

一大早,莫少珩就到了金殿外等着了。

众人的目光时不时瞟一眼莫少珩身边的一个箱子。

因为除了这个箱子,似乎再无其他。

所有疑问应该就是在这个箱子里面了。

连赵棣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莫少珩看着赵棣的目光,心道,好奇吧?那你倒是过来问我啊。

不过赵棣实在太沉得住气了,还是莫少珩主动靠过去的。

莫少珩问道,圣人如何处置的太子赵岚的事情?

这几天他没有上朝,对朝上的事情也没有专门去打听。

赵棣答道,免去了他修建运河的职务,被罚了奉。

莫少珩哦了一声,别小看只是免去了这么个职务,修运河对北凉影响太重要,赵岚一但不能参与,对他的打击很大。

莫少珩不由得问道,那换成了谁?

赵棣没答,看了一眼莫少珩。

莫少珩一愣,立马反应过来,你?

眼睛刁看着赵棣,半响吐出了一句,奸诈,你背着我都偷偷干了什么好事?

说完觉得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合适。

赵棣倒是无所谓,看了一眼莫少珩,这小狐狸也好意思说别人奸诈?

他现在大概明白,当初为何莫少珩非得在难民面前游山玩水了,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刻。

埋得一手好坑。

莫少珩想了想,这么快将这差事抗身上,你就这么确定我能解决招工的问题?

若是解决不了,赵棣接过去的依旧是一个烫手山芋。

赵棣还没答,这时通传的公公已经朗声道,诸臣进殿。

莫少珩赶紧说了一句,这次可是欠了我一个人情,等运河修好了,你可得帮我说话,让我将它承包了来养鱼,我还给南一说准备开一个咸鱼铺子。

赵棣:

今日早朝,基本一开场就是运河的问题。

运河中招工的问题首当其冲。

莫少珩也让人将他的箱子搬了进来。

金殿上多出这么一箱子,也挺显眼。

原本有当值的公公会按流程来宣问,结果,圣人直接开口了,三日已过,可有收获?

莫少珩上前,答道,禀圣人,能供难民居住的房子,就在箱子中。

殿上:

那箱子虽然不小,但连个大人也是装不下的吧?

最多勉强能装进去一个小孩。

难民的房子,就在箱子中?

众人:

也没人开口,因为莫少珩几次上朝的情况,他们都已经麻木了,况且莫少珩正将身边的箱子打开。

还对旁边的官员招了招,且帮忙搭把手。

箱子打开,众人竟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

莫少珩说道,且看好。

众人:

那是一些布条?布袋?

反正应该是布和几根似乎能折叠的杆子。

莫少珩将折叠的杆子掰直,竟然还不短,然后穿过布袋。

很快一个支棱起来的布做的房子就出现在了金殿上。

莫少珩边支房子边讲解道。

在东唐之东,有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拥有十分辽阔的草原,所以他们以放牧为生,居无定所。

他们看似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飘零,但他们也是有房子的。

他们称他们的房子为帐篷。

正如大家所见,就是用布所做。

金殿上的房子越来越大。

那折叠的杆子将布撑起来以后,看上去还挺好看。

莫少珩继续道,为难民修建房屋,耗费实在太大,可以说肯定不可能。

于是我就想到了那个游牧民族的帐篷。

若是难民应招修建运河,需要流动做工,这样的帐篷也是最合适的。

大家看,它可以随时都搭建起来,也可以随时都拆成一团,抱着就走,看似挺大的房子,其实挤压成一团之后,也就这么点大,十分方便。

难民们现在最苦的就是风吹日晒,帐篷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帐篷的布料是最廉价的麻布,我北凉的麻布产量一向都十分丰足。

麻布经不起雨水侵泡,容易坏掉,但偏偏我北凉少雨,只要在雨来时及时将帐篷收起来,问题也不大。

诸位大人不妨进帐篷看看。莫少珩指着已经搭好的房子说道。

众人:

别说,还真有不少感兴趣的人,一脸好奇地向帐篷走去。

帐篷居然有门,拉开,里面也特别空旷,麻布不透光,正好能遮挡烈日,如果搭建在一些遮荫的地方,就更好了。

啧啧称奇。

这房子竟然给人一种还不错的感觉。

若是平时外出郊游或者露宿,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和真正的房子比起来也肯定是无法比的,但难民的情况特殊,也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况且,莫少珩也说了,正适合修建运河流动做工的情况。

想一想,在修建运河的时候,还能随时住进这样的帐篷中,其实也挺幸福的。

金殿上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每次莫少珩上朝,总能将金殿变得有些不一样。

这时有人问道,这帐篷看起来倒是不错,也方便,只是难民这么多,提供帐篷的话,对朝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的确,一顶帐篷或许不值钱,但数量一多,那就不一样了。

莫少珩:

这位大人难道还想一毛不拔不成?这可是在解决难民的问题,哪朝哪代有一毛不拔就解决掉难民为题的?

莫少珩没理会,这时候又有人对他口中的游牧民族特别感兴趣,当真有没有固定居所,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的民族?

莫少珩答道,当然,不信你去问问东唐皇子李垣,他应该就知道,别小看这个游牧民族,东唐被称为上国,但也经常被这个游牧民族骚扰,拿他们没办法。

这下可引起了不少人的惊讶,当真?一个居无定所的民族还敢骚扰东唐?

莫少珩说了一句,他们养出来的骏马比东唐的还好,养出来的牛羊那是一片一片的,不过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问题。

莫少珩咳嗽了一声,赶紧打住话题,他觉得这些大人似乎对这种事情特别感兴趣。

说道,诸位,我这房子,不对,我这帐篷如何?

在莫少珩口中,这帐篷已经有了它自己的故事。

别的民族都能以此为流动的居所,他北凉情况特殊的难民又有什么好挑剔的。

况且,这帐篷他们看着也的确不错。

以他们北凉的天气,哪怕是冬天,在帐篷里面多放一床被子,都未必会冷。

我觉得不错,再怎样也比卷缩在城墙下要好。众人小声讨论了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