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魏 第78章 释义

作者:不改其乐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22:10:16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景阳山是华林园这座天家内苑的名山,堆土石而磊铸而成,在园西北。

其土石多取自东南之天渊池,少时也曾泛舟于其上。

山上有青松掩映,登临其顶,可俯瞰洛邑,那份风光之美,今日犹能回想。

而在其上确有两株梧桐,根系纠缠,势如双生,是为连理。

扶疏;枝叶茂盛之意;丹墀(音chí),意思是宫殿前的朱红色台阶及阶前的空地。

甘雨是春雨的雅称;乌的本义指乌鸦,引申为鸟。

而那夜他哪有心情登什么山,所以那两株梧桐大抵都是还在的,这里是借代,以木喻人,古以有之,其意为何,不言而喻。

俑是用于陪葬的人偶,代替生殉。孔子曾经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椿是父亲的代称,庄子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故以此祝愿其寿绵长。

说到最后两句时,他声如于泣血,在场十有八九的人虽隐隐约约知道那个意思,但还是不甚了了,却也为情所感,都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于是针落可闻。

‘西极无上法’大家都是知道的,此时佛教极盛,洛阳城内,有寺千余。

但佛法不是讲究轮回转生吗?和我汉家传统孝悌有违啊,还屡屡被人借此指责。

但看清河王低首垂泪,姿容诚至到了极点,也全然不似作伪。

难道是先已翻译,却藏于宫中,未尝现世之经?

等到有了机会还要请教一番才是。

但看此琼琚琳瑯也浑然天成一般,虽不知其中具体经文,也都俱感其意。

此诗自然是崔祎真情实感而做,没有情的诗就如同泥雕木塑一样,如应制诗罢了,不足以传世。

但这情指向其父生母,却并非对其兄弟,用的的移情借代,其中也有大敌临门,他本来要将兵御敌,却因为这恶毒已极的檄文不得不改变计划。

所见之人多权门大户,却罔顾大局,引贼入洛;屡屡背刺于己,自己却还要站出来尽力保全他们。

这狗脚魏!索性亡了也罢!

只是戏言。

因,此身既已承‘清河’之号,遂乃化为负崔魏而前之身。

但静夜于王府中思想,或许未尝没有一点委屈吧。

但也很讽刺,如果没有那篇恶毒到了极点的檄文,他也没法获得当时心况,做不出这样的诗来。

就如同没有危如累卵的国势,如风中一烛的己身,却不能成那《夜中偶感》来。

文章憎命达。

王府中堂的气氛沉静,许久之后,一声“当”声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崔祎的诗句中拉了回来。

原来是中书监崔烨手中的箸原先停在杯盏上,此刻竟脱落下来,碰到杯盏边缘,发出清脆的声响。

被这声音惊动,崔烨才一脸歉意地向崔祎叉手行礼道:

“王之才情,我素闻之,今日总算得见。国朝能得如此贤王,实乃是上天佑我魏统。”

于是,众人才开始嗟叹,称赞。

有人高声吟咏崔祎所作乐府诗的前几句,有人反复咀嚼最后几句。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吾今乃知桓公之慨也。”

有人哀叹:

“世间有如此情思,叫人如何承受。我辈生于人世,难免会有这般无奈之举,实在是人之常情。”

“但能使手足相全,已是人间不幸中的万幸了。”

又有一人似乎为了博取名声,先悲哭长啸做狂士态,后发惊人之言道:“闻听此诗而不涕者,定为有悖孝悌伦理之人。”

这话一出,竟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

崔祎也被他着道德绑架似的话吸引注意力,转头看去,见是黄门侍郎杨宠,那日他出宫时助他解围之人。

黄门侍郎为天子近侍,共设有六人。可出入宫闱,参与中枢决策,是门下省核心,只有士人才能为此清贵显官。

但至于近年,其上有散骑常侍,下有散骑侍郎。

其职权已经渐渐被侵夺,对方年纪轻轻就任此官,可见一斑。

人望不足,权势不附,是以做此言而邀名也。

崔祎于是说道;“此言虽过,但夕郎之情,真挚有加。且前日相助之恩,祎在此先言谢。”

黄门侍郎因每日日暮,需向宫城青琐门行礼,故别称夕郎。

杨宠叉手礼道;“微末小功,何足挂齿;仆宠但留名于王心,便已足矣。”

席间又有彭城王崔许慨道:“殿下兄弟的手足之情,实在令人感叹。”

说罢,将手中金尊里的清酒一饮而尽;

“殿下本是美玉,若不是你我生在此帝王之家,兄友弟恭之谊又怎会被这些繁杂世情所扰。”

“所幸殿下始终恪守本心,未伤及兄弟性命,实在是宗室之幸。”

“真无愧此王号也。”

“当相共饮圣一杯。”

于是崔祎也和他对饮。

饮圣指清酒,饮贤指浊酒。

昔者汉魏之孝武帝操颁布禁酒令,私下小喝几杯或许无妨,禁的主要是宴会场合。

一群高官显贵喝多了,难免会说点什么,想要干点什么。

晚上,男人们,酒,懂得都懂,有人会睡不着的。

重臣徐邈却私下酩酊大醉,校事赵达询问,徐邈称自己是“中圣人。”

中这里读zhòng,动词。圣人是暗指酒,因为不管哪朝哪代,古今中外,你要禁酒时,人们自然地就会用别的东西代称暗指,这里指清酒。

属于曹操监察体系的赵达于是告诉曹操了,但只告诉了字面意思,可能是想要邀功。

曹操大怒,你徐邈什么意思?要当圣人?

统治者的日常;永远被蒙在鼓里。

区别在于,聪明的统治者明白自己被蒙在鼓里,不太聪明的,到了死前才明白,国家也就不成样了。

操“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魏志》原文引用。

鲜于辅解释了一下,曹操才明白这是他颁布禁酒令后的暗称。

自己一个人私下里喝就喝吧,别给我搞事情就成,于是赦免其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