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穿越成废材太子 第130章 说书

作者:辰萱公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4 15:08:00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说这句话的人是王览。

“臣以为,当立长不立贤,太子之位不可废,太子乃大国之基,自泰始三年便被立为皇太子,六年来,毫无过错,且听闻太子性情温顺,能宽恕下属,此等储君,将以什么名义废除?就因为太子后慧,没有达到众位大人的预期,便随意废除吗?那以后只要当储君的,让众人不顺心,就联名弹劾,这大晋法度何在,威严何在?”

“非也!王少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太子虽然温顺有度,但却过于逆来顺受,老夫也担任过太子太傅,知道这太子的品行,按照能力,只能当一个安乐王!”郑冲继续道:“为君者,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孔夫子所言,那么作为储君者,必然心有惊雷而色不变!以太子之能...

“那当然是齐王,齐王...”

司马炎打断几人的讨论,正色道:

“诸位,朕是让你们来帮朕商讨如何出试题目来考验这三人的!至于储君之位,就看他们在这殿中对策的成绩了!这样既公平又公正,不知几位大人意下如何?”

······

而现在的明月楼,闹得不可开交。

自从以王衍为首的世家子弟进入了明月楼后,整个明月楼的声势达到了最高,王衍的名气自不必说,还有王澄,王济以及裴楷等人,这些都是清流的佼佼者,一些颇有才学的人也应邀而来,比如左思和潘岳等人,当然了孟观到场了,一下子这明月楼人满为患。

老板娘霓云眼看万事俱备,立刻招呼张华与杜预上来主持,并安排明月楼之前的招牌节目率先出场!

张华与杜预二人相互说了一段致辞后,便见芙蕖背系双剑,立于舞台中央,四周围满了人,芙蕖一袭绿中带粉的长裙,正如同夏日的莲花一般,盛放在舞台中央!

铛!

身后的桃夭抱着一个棕色竖琴出现,手十指指在其上不停地拨和挑,时而如疾风,时而如急雨,其声嘈嘈切切,其音铿锵有力,一时间众人都被震住了。

“这是什么乐器?”

“你这下里巴人,连这个都不认识,这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叫做琵琶!”

“这明月楼隐藏得可真深,光是这琵琶一曲,就足以比肩红菱的《渔樵问答》了,不知道这曲名是什么?”

罗敷楼的红菱看着桃夭那出神入化的手法,不禁暗暗咂舌,“总以为这六弦琴早已演尽这风花雪月了,不曾想这琵琶竟然如此雄壮苍凉,仿佛让人置身边关,一睹那西凉的苍山暮雪!”

而随着琵琶一曲,芙蕖也跟着舞剑,那身段妖娆如柳,肌肤晶莹似藕,二人一曲一舞,相得益彰,一旁的孟观盯着那芙蕖,一时间竟然陷入了遐想,“有此佳人为伴,这一生也不枉了!”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围观的客人,见二人一静一动,如同宫中仙娥,立刻发出了淫言浪语,“小妞儿多少价码,老子即便倾家荡产,也把你们包了!”

“是呀,那小红唇,多水嫩呀,那小脸蛋,多白皙呀,那小柳腰,多纤细,倘若让本大爷摸上一摸,就是死也值得了!”

有的好事者,早已来到芙蕖身旁,伺机一亲芳泽了!

霓云见状,立刻示意身旁的石愣子,石愣子立刻领会,带着几个小厮就要把那几个人不守规矩的人架着走,还没有等石愣子到场,就早已见那几个登徒子被掀翻在地。

原来孟观火冒三丈,一手两人,把四人抓出了楼外!

“这里可不是罗敷楼!”

楼内的芙蕖一听,嘴角有些上扬了。

一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打扰大家的兴致,反而楼内的欢呼声愈加亢奋!

而随之而来便是明月楼重点推出的节目——说书!

只见一个身材修长的男子,约有四十多岁,一身青衣,缓缓来到舞台中央,他手指竹板,拱手施礼,全场肃静,“列位看官,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竹板的节奏配合着桃夭的琵琶,把《三国演义》的第一到第二章的故事,娓娓道来。

老板娘找的这个说书人可不简单,一则他的有口技,能够模仿各种鸟叫声,也能发出马蹄以及刀枪剑戟之声,在没有说书之前,他早已闻名于江湖,只是许多人不止于听而已。

如今被霓云发掘,使出了浑身解数,充分把天公将军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个十六字说的惟妙惟肖,如同张角在世一般;后有模关羽那醇厚的音调,如同一位九尺男儿,立于阵前,有万夫莫当之勇!

那说书人,口如悬河,把三国开篇的故事说的栩栩如生,让这群洛阳人为之一振,众人分别议论纷纷:

“大魏才是正统,怎么敢写这早已亡了国的蜀国!”

“非也,这明明写的是大汉!汉末群雄逐鹿的故事,竟然如此精彩,之前都是听一些老者零星地说了一点,我还从来没有听过如此完整和白话的历史呢!真是雅俗共赏!”

“好一个雅俗共赏,之前读的《史记》与《左传》等文集,真是晦涩难懂,有了这说书人,以后只要在这明月楼,喝一杯茶,天下事都在我等耳中了!”

其他三大楼的楼主则说出了关键,

“这恐怕要归功于那个写出如此通俗易懂且不失文采的人!”

“对呀,此人不仅对魏蜀之事了若指掌,而且还锦心绣口,竟然能写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般有哲理的诗歌出来,必然是一个经天纬地的奇人!”

“听说一个叫做陈寿的著作郎在写《三国志》,难道这也是他的手笔?”

就在众人讨论之时,说书先是一句,“欲知后世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匆匆离场了!

“什么?就这样完了?这不够呀!”

“是呀,老板娘,这勾的人心痒痒,赶紧让那说书的再来一段!”

这就是霓云想要的结果,让他们欲罢不能,这也是当时他和朱公子定下的规矩,一天最多三场,少了别人听不过瘾,多了会腻。

“哎呀,各位看官,今天的茶水分文不取,以后也是,只要来此明月楼听上一听,便能人在明月坐,尽知天下事!”接着转头笑着道,“但是酒水可是要收钱的哟!”

一旁的石崇站起来,率先表态,“我们这群公子哥,还缺这点钱?去把最好的佳酿给我们弄过来,我们在还想听,这关于这张飞怒鞭督邮后,作为大哥的刘备该怎么做呢?”

“还是石公子大气!”

“哼!给国舅爷也来一份,不,来三份!”

石崇一听这王恺加价,眸中变得异常清澈,嘴角上扬,“老板娘,你这说书人,一般在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不上朝,本公子都要来听!这葡萄酒,每座都给我上一份,竹叶青来两份,今天,本公子高兴,都算在我账上了!”

王恺见被逼过去了,哪里肯答应,立刻道!

列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