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吾非蛾贼,但请大汉赴死! 第56章 擒游侠

作者:东南风来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8:47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张旸睨了第七方渠帅一眼,见其尚非愚不可及,遂按揉额角,切入最关切之事:

“城外屯田之地,可曾选定?”

第七方渠帅晃着硕大的头颅,拱手回禀:

“麾下将士已踏勘三处僻壤,归来皆言,彼处土地荒芜,难以开垦。”

张旸闻言,眉头紧蹙,颇觉蹊跷:

“竟不适合开垦?究竟是何缘故?”

渠帅见问,忙将部下探得的详情一一道来:

“启禀将军,修县周遭稍远之地,田亩荒草丛生,多成泽洼,地貌难辨,开垦之事,颇为棘手。”

张旸揉捏眉心,追问道:

“三处之地,竟无一可用?吾记得初定之时,仅圈定了五处。”

渠帅如实以告:

“正是如此。”

张旸心中顿时涌起一阵烦躁。

原本他欲将离城近处田亩留给百姓,毕竟贼匪猖獗,百姓田产若远,极易遭劫。

如今这般,倒是弄巧成拙。

渠帅见张旸神色阴沉,犹豫片刻,小心翼翼进谏:

“将军,要不于离城近处,划出些许原定分给百姓的田亩用于屯田?想来无人会置喙。”

张旸长叹一声,断然拒绝:

“百姓田产,不可动。”

渠帅一脸疑惑:

“这是为何?”

张旸抬手,耐心解释:

“吾军分给百姓良田,方能留住民心,日后可得更多粮草税赋,以供军需。若给他们劣田,以百姓一家一户之力,难以产出粮食,反倒需我军赈济,这岂不是本末倒置?我军虽抢掠了不少钱粮,但也经不住坐吃山空,此中利害,你可明白?”

渠帅听完,恍然大悟,摸着下巴问道:

“确有道理。可若余下两处之地,同样是难以开垦的荒地、泽洼,又当如何?”

张旸倒吸一口凉气,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渠帅,心中暗自骂道:

这蠢货,尽说些丧气话!

但见渠帅神色惶恐,他还是猛拍席案道:

“若皆是难垦之地,便择相对易垦者,征调百姓与正卒一同开垦,断不可因噎废食。”

“喏!”

渠帅先是一怔,见张旸神色严肃,不像是玩笑,才领命应下。

安排完屯田事宜,张旸顿觉兴致索然,挥挥手示意渠帅退下。

渠帅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大帐之中,只剩张旸一人。

他闭目沉思,此次所想并非屯兵之事,而是斥候遇袭案。

他隐隐觉得,此事若处理得当,便能获取一笔丰厚的钱粮。

只可惜,如今袭击者尚未抓获,其来历更是无从得知。

念及此处,张旸心中愈发炽热。

军中钱粮消耗甚巨,若无额外财源补充,长此以往,必难支撑。

然而,他曾向王芬承诺,不对冀州其他郡国用兵,如今师出无名,贸然行动恐生变故。

毕竟王芬身为天下名士,极重颜面,若真将其激怒,引来青、兖、幽、冀四州之兵围攻,对于正欲广积粮草的黄巾军而言,无疑是一场亏本买卖。

唯有抓住王芬把柄,方能在稳住他的同时,与之讨价还价。

毕竟,君子可欺之以方,而想装君子的人更是如此。

-----------------

酉时二刻,营中暂歇。

篝火熊熊,明焰冲天,烤肉与羹汤之香气,袅袅不散。

众将士围坐帐外,酒足饭饱,皆抚腹惬意。

忽有矮个伍长,拍膝笑道:

“目下营中虽安稳,却太过无趣。不知何时,方能与汉军再决雌雄?”

旁坐什长,闻言抬腿踹之,骂道:

“竖子妄言!征战之事,生死难料,有何可盼?待吾卸甲归田,汝来当这什长,再去寻战不迟!”

伍长吃痛,揉臀撇嘴道:

“我等为黄天而战,岂可言畏死之语?什长即便萌生退意,也不该出此丧气之言!”

什长怒喝,挥拳便打,伍长抱头鼠窜,引得周围数十人或捧腹大笑,或缄口不语。

正仪见状,起身呵止:

“成何体统!你二人如顽童般胡闹,若被别队瞧见,岂不贻笑大方?”

什长气咻咻,手指伍长道:

“正仪,你也看到了,这小子愈发放肆,竟敢诋毁我这老兵!”

伍长缩头,委屈道:

“我何曾诋毁?什长之言,难道不是不愿为黄天效力之意?”

什长愈发恼怒,欲再教训,伍长慌忙躲至副什长身后,梗着脖子道:

“我所言句句属实,什长之语,实乃动摇军心!”

正仪听后,亦觉有理,轻拍什长肩头,劝道:

“莫要动气,你方才言语确有不妥。听闻东北方有贼寇袭扰我军,若人人都如你这般畏战,局势必将不堪设想。”

什长闻言,惊愕道:

“当真?此地士族豪强,向来恭顺,怎会生乱?”

正仪摇头道:

“详情未知,只听传言,贼寇或是来自安平国、清河国或河间国的游侠,且人数众多。”

众人听闻,皆竖耳聆听。

伍长好奇问道:

“将军可有令,让我等前去围剿?”

正仪见众人摩拳擦掌,连那想退军归田之人,也精神一振,便摊手道:

“我亦不甚清楚。若今夜无军令传来,多半会派我等出征。”

伍长听闻,兴奋得握拳高呼:

“整日训练,早已憋闷难耐,终于有仗可打!到时定要将这些不知死活的游侠,绳之以法,游街示众!”

什长撇嘴骂道:

“休得胡言!若斥候能在今夜将贼寇拿下,那自然最好,否则此事恐将坏了将军的大计。”

伍长挠头问道:

“将军有何大计?”

什长白眼一翻:

“自然是屯田!数万将士,若无粮草,难道要坐吃山空?正仪时常替将军传令,你却充耳不闻,如今一问三不知,真是糊涂!”

伍长将信将疑,看向正仪。正仪微笑点头:

“什长所言不虚。全军将士加上渤海郡百姓的供养,耗费巨大。故而,屯田乃当务之急,分为民屯与军屯。军屯所得,尽归军中;民屯则与百姓五五分成。”

伍长难以置信,惊呼:

“军屯?难道我们还要种田?那训练又当如何?”

正仪清了清嗓子,耐心解释:

“待想卸甲归田之人离去,辅兵将大幅裁撤,仅留少数精壮。正卒中亦会选拔两千精锐,组建玄甲军。未入选者,补充为辅兵。此后,辅兵改称力士军,修县有六千名额,农忙屯田,农闲练兵,每月与正卒拉练一次,胜者入玄甲军,败者入力士军。如此,既能减轻钱粮消耗,又可确保战时战力。”

什长拍手称是:

“正仪讲得明白,如今尔等可清楚了?屯田乃重中之重!”

伍长垂头丧气,有气无力应道:

“知道了。”

恰在此时,一斥候快马从东城门疾驰而来,边跑边喊:

“紧急军情,速速让道!”

巡逻士卒连忙护着百姓,退至两旁。

不多时,张旸在主帐中得知搜查队被围困的消息,怒发冲冠,起身大喝:

“来人!传令调遣三千人马,随我去会会这些安平国的贼寇!”

亲卫领命而去,通知第七方渠帅。

张旸披挂整齐,走出帐外,三千人马已在第七方渠帅的调度下集结完毕。

伍长咧嘴,脚尖踮起,目光越过什长,看向张旸,对身旁袍泽道:

“我军将军威武!随将军出征,定能将安平国贼寇一网打尽!”

什长回头瞪他一眼:

“休得多言!马上就要出发,都给我站好!”

-----------------

日薄西山,彤云似血。

张旸麾下亲卫张弓执戟,牵骏马而至。

张旸翻身上鞍,长戟在手,凛然而行,直趋军列之前。

但闻马蹄声碎,由缓而疾,在暮色中格外震耳。

黄巾将士目光齐聚,见自家将军自军列旁策马至前,待长戟高高扬起。

张旸立于昏光之下,声若洪钟:

“贼寇竟敢欺我黄巾兄弟,吾绝不轻饶!众将士,即刻点火,随吾出征!”

“喏!”

三千将士齐声应和,声如雷霆,撼动半个修县。

城外百姓不明就里,纷纷围至军营前的街道,翘首以望。

张旸率军踏出营门,气势威武。

百姓见状,欢呼雀跃:

“英将军!英将军!英将军!”

张旸神态自若,举手回应,朗声道:

“诸位!安平国贼匪于城外作乱,我军斥候为保百姓安宁,冒险探查,却遭贼寇围困。吾此番前去救援,还望大家让道。”

百姓听后,心怀感激,纷纷退避,让出通道。

张旸于马上抱拳致谢,尽显威望。

人群中,豪族之人见状,心中生寒,悄然退去报信。

张旸似有所觉,转头望向人群骚动处,对亲卫吩咐道:

“方才那边有人匆忙离去,甚是可疑。你带些辅兵前去查探,若为本地豪族之人,暗中拿下审问。”

亲卫领命,拨开人群,消失在街巷之中。

张旸不再耽搁,率大军向城外进发。

行至城外,日沉西山,余晖尽散,夜幕裹挟着丝丝凉意,悄然笼罩大地。

张旸一马当先,率三千黄巾将士抵达矮石山。

火把明灭闪烁,宛如点点流萤,将周遭映照得忽明忽暗。

随着脚步逼近,那阵若隐若现的喊杀声愈发清晰,时而伴随着兵器碰撞的铿锵之音,直往众人耳中钻。

张旸猛地勒住缰绳,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嘶鸣。

他竖起耳朵,屏气敛息,细辨声音的来处,神色愈发凝重。

片刻后,他招来报信的斥候,沉声道:

“此处与汝归来时的位置,相距多远?”

斥候借着晃动的火光,左顾右盼一番,拱手回禀:

“将军,不算远,最多五百步。”

张旸闻言,迅速翻身下马,戟尖往矮山一指,朗声道:

“兄弟们,随我爬山!翻过左侧矮山,被困的兄弟们就在前方!”

话音刚落,便大步迈向矮山。

士卒们见状,提着火把的人便率先前行,默契地跟在张旸身后。

一时间,衣甲摩挲声、脚步踩踏声交织在一起。

山风呼啸着从耳畔刮过,带来阵阵土腥气,让众人的呼吸愈发急促。

当张旸与先行的百余将士轻送攀至山顶,复行一百十步后,眼前的景象让众人热血上涌。

不远处,己方被困的兄弟正与贼寇激烈交锋。

贼寇们身形散乱,火把在风中摇晃,投下幢幢黑影。

“前面有人!”

亲卫压低声音,兴奋地说道。

张旸嘴角一勾,低声下令:

“走,随我冲下去,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说罢,长戟前挺,率先冲下山坡。

百余将士见状,也不再等后军,如猛虎出山般,呐喊着紧随其后。

那磅礴的气势,仿若要将这沉沉夜色撕开一道口子。

与此同时,山下数千将士听闻动静,也迅速跟了上来,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山下的贼寇遭此突袭,惊慌失措,正欲逃窜,却见黄巾军漫山遍野,退路已被截断。

贼寇进退两难,只得高呼乞降。

按张旸往日脾气,定取贼寇首级,以祭亡灵。

但此次,他却下令道:

“准其投降,将贼寇尽数活捉,押解回修县!”

黄巾将士虽心中有怒,仍遵令行事,将放下武器的贼寇捆绑起来。

清理完战场,张旸立即慰问伤员,了解伤亡情况。

原来贼寇设下陷阱,致使数十名辅兵丧命。

张旸听后,怒不可遏,痛斥贼寇恶行。

随后,他招来亲卫,吩咐道:

“你带五百人,暗中跟随押解队伍。若途中有人阻拦,一并拿下。回修县后,严加审讯,查明贼寇来历与目的,审讯完毕,游街斩首!”

亲卫领命而去。

张旸并未急于返程,而是率剩余将士搜山。

搜至一处相连的山谷时,发现贼寇余党。

这些人作为后援,没料到张旸会找到此处。

此时,见黄巾军围上来,他们拒不投降,还妄图负隅顽抗。

张旸大笑,带着亲卫上前,对着这群贼寇如逗狗般招了招手。

士卒们见状,都纷纷指着他们,发出阵阵嘲笑。

游侠见自己被辱,个个目疵欲裂,高喊着就提举刀剑,冲上来砍张旸。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

张旸就站在那里,虎目微眯起,一杆长戟大幅度由下往上挑。

横摆之间,戟背就挑翻三五人,让彼等飞了起来。

游侠到底只是些泼皮无赖,见其这般勇猛,立刻心生胆惧,不敢上前,反向后倒退。

这时,亲卫趁势,纷纷压了上去。

一番搏斗,十二人将贼寇全部制服。

“汝啊母的,就凭汝等也敢袭击我军兄弟?”

在将士们的欢呼声中,张旸上前,公平地给予挣扎的贼寇们各两记耳光。

两耳光下,彼等纷纷被打晕,脸肿如猪头。

将心中气性泄了,张旸这才高举长戟,喊道:

“回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